首頁 >資訊 >
外賣小哥連續送單超四小時要暫停派單?東莞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出臺用工管理 環球快播
發布時間:2023-06-13 17:35:24 文章來源:大洋網
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運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快遞員,這

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運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快遞員,這些職業如今被稱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了維護他們的勞動保障權益,支持新業態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促進新業態領域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東莞市人社部門制定了《東莞市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管理指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指引》),現正征求社會意見。

根據《管理指引》,相關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標準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支付(結算)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東莞市最低工資標準。對于網絡餐飲、網絡約車、快遞物流等涉及交通安全的新業態行業,企業應設置強制休息規則。網絡餐飲平臺對連續送單超過四小時的,二十分鐘內不再派單,防止因連續作業產生事故隱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企業不能與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約定試用期

《管理指引》明確,新業態企業與全日制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符合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情形的,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外。

新業態企業與非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可以訂立口頭協議,不得約定試用期,鼓勵雙方簽訂書面非全日制勞動合同。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一個以上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后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

如果新業態企業與勞務派遣機構訂立勞務派遣協議,應約定派遣崗位、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違反協議的責任等,并督促勞務派遣機構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平臺企業通過合作用工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勞動者接受合作用工企業勞動管理并符合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合作用工企業應當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勞動者按照約定為新業態企業提供勞動的,應當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

企業應設置強制休息規則

《管理指引》還涉及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相關企業應進一步完善休息制度,科學確定勞動者工作量和勞動強度,依法確定休息辦法。工作時間(計費時長)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通過停止派單等形式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休息休假的權利。新業態企業確定、調整勞動定額,應根據標準工時制度,保證本單位同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能夠完成。

對于網絡餐飲、網絡約車、快遞物流等涉及交通安全的新業態行業,新業態企業應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或其他方式設置強制休息規則,在當日累計工作四小時后,應積極鼓勵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醒勞動者休息。網絡餐飲平臺對連續送單超過四小時的,二十分鐘內不再派單,防止因連續作業產生事故隱患。

鼓勵符合實行特殊工時制度條件的新業態企業,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并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后,經申請批準實行特殊工時制度,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待崗培訓、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利和工作任務的完成。

勞動報酬結算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在最受關注的報酬支付方面,《管理指引》提出,新業態企業應當就工資支付、勞務費結算等事項依法制定規章制度,明確支付(結算)項目、標準、形式、周期及依法代扣的情形和標準以及各方主體責任。新業態企業應當督促落實勞動報酬支付主體責任,確保勞動者勞動報酬按時足額領取。新業態企業不得以繳納保證金、押金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的,新業態企業及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標準支付(結算)勞動報酬,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東莞市最低工資標準(全日制用工當前執行標準是 1900 元/月,根據市政府文件調整)。

新業態企業應制定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不得隨意克扣、拖欠勞動者工資。勞動者未完成企業勞動定額規定或違反平臺運營規則,被扣除勞動報酬的,企業扣除當月勞動報酬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應發勞動報酬的百分之二十,且企業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東莞市最低工資標準。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報酬支付(結算)周期可以按月、周、日、小時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實行計件制或其他類似結算形式的,支付周期可以按計件完成情況依法約定,但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小時計酬標準不得低于東莞市最低小時工資標準(非全日制用工當前執行標準是 18.1 元/小時,根據市政府文件調整)。

企業應當嚴格按照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勞動報酬,支付(結算)日期如遇法定節假日或休息日,應當在此前的工作日提前支付。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惡劣天氣、夜間等情形下工作的,鼓勵企業適當給予補貼。

另外,《管理指引》還提出,新業態企業使用全日制和勞務派遣勞動者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企業參保辦法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新業態企業使用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如符合條件,個人可按規定以靈活就業身份參加社會保險。進一步完善和實施靈活就業人員單項參加工傷保險政策,推動符合條件的新業態勞動者參加特定人員工傷保險。企業應組織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做到應保盡保。積極引導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直建

標簽:

精彩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