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基金半年盤點之港股投資
“港股現在在底部了,但這個底部是一個沼澤一樣的底部。”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指出,2021年之后,港股作為一個受地緣政治風險主導的離岸市場,估值體系崩塌并重建,還沒有結束。
中金研報認為,雖然回顧來看,港股市場整體明顯跑輸全球各主要市場,但整體來看,上周在人民幣進一步走弱且國內增長壓力猶存的情況下,港股市場能夠企穩,除了低估值外,更重要的是對未來更多政策支持的預期仍然抱有期待,盡管已經有所降溫。目前國內方面,最新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進一步證實經濟增長壓力猶存。外部方面,美國經濟表現好于預期推動7月美聯儲重啟加息的預期升溫,這增加了人民幣匯率的壓力。我們將維持在2023下半年展望中的觀點,即市場整體或維持震蕩,結構性機會更值得關注。
中信證券研報中談及港股的判斷,短期或延續震蕩行情,建議關注三條主線:1)高股息、高ROE以及自由現金流優異的個股;2)出行產業鏈,特別是4月中旬以來顯著回調的航空板塊;3)成長板塊中性價比高的生物科技和布局AI的互聯網龍頭。
德邦基金分析,美國加息周期的結束、海外流動性改善以及中美關系短期的緩和或成就下半年港股市場的做多窗口,而國內經濟基本面的修復則是更重要的催化和支撐要素。港股市場當前成長板塊籌碼集中度已較低,賠率相對有限。重點關注科技、醫藥為主的成長板塊,以及消費、地產、通訊及能源板塊的低估值、高股息標的。
港股與A股、和美股不同,A股和美股是由本土資金主導的市場,而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影響外資,港股作為離岸市場真的好可憐,雖然便宜得要死,但是在港股做投資,就像在底部做俯臥撐,如果做錯了節奏,就可能會被沼澤底吞噬。
對于想參與港股的投資者而言,張憶東建議,不要把它當作本土股市,動輒想要抄底,反而把它當作債券市場來長期配置,也許才是最終的贏家之道。
本文源自:金融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