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既“向上生長”又“向下扎根”
發布時間:2023-08-26 09:07:17 文章來源:東方資訊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上海市專業技術人才和項目對接大會共促成合作意向既

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上海市專業技術人才和項目對接大會共促成合作意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既“向上生長”又“向下扎根”

周程祎

■本報記者 周程祎

上海近2500萬常住人口中,專業技術人員總量已超過300萬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萬余人,入選上海領軍人才1739人,出站博士后3萬余人,“超級博士后”2435人。

在近日舉行的2023上海市專業技術人才和項目對接大會上,高層次人才、工程師、博士后等專業技術人才群體通過競賽、洽談和研討等方式,既“向上生長”拓寬創新視野,又“向下扎根”推動成果轉化,迸發出蓬勃的創新創造活力。

“創新路上有支持有陪伴”

舉辦第三屆上海市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首屆上海市中青年工程師創新創業大賽,發布本市職稱制度改革階段性成果,舉行對接洽談會……兩天的會期內,主辦方圍繞專業技術人才舉辦的活動豐富且多樣。

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祝穎華說,今年首次集中舉辦“兩賽一會”,就是希望搭建一個競技、展示、交流和對接的平臺,釋放出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積極信號。

連續第三年舉辦的上海市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今年增設了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與食品、海洋開發與應用、金融科技等9個專業領域賽道。全市50個博士后設站單位近400名博士后報名參與,參賽規模為歷屆之最。

倚鋒資本董事總經理夏龍第二次以評委身份參加上海市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走進會場,高質量的參賽項目更讓他感到驚喜,“能感覺到方方面面對博士后的重視程度在提高”。在大賽選手、中國商飛公司博士后范周偉看來,參賽有助于開拓視野,“對接下來的研究更有把握了”。

首次舉辦的上海市中青年工程師創新創業大賽,則設置了數字技術研究與開發、數字技術應用、高端制造、建設交通、資源生態和社會服務等6個賽道,吸引了353個項目、1658名選手參與,最后選拔產生了20個優秀創新創業型項目。

“90后”工程師段藝霖帶來的“新一代可信人工智能大模型工業質檢應用系統”項目,正是這20個獲獎項目之一。他這次還迎來一個意外之喜:得益于本輪職稱制度改革,通過“以賽代評”,他的工程師職稱一下子從副高提到了正高。“我評上副高才4年”,段藝霖告訴記者,“創新路上有支持有陪伴,這本身就讓人充滿了動力”。

“找一個值得奮斗的地方”

問起專業技術人才有哪些“成長的煩惱”,很多人都會提到“強研究弱轉化”問題。此次大會積極牽線搭橋、鏈接資源,幫助1000多名工程師和博士后分別與紅杉中國、張江科投、羅氏制藥、環上大科技園、中國銀行等100多家產業園區、孵化器、頭部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進行了人才和項目對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博士后張幫周的項目“微生態醫療與產業化應用”,獲得了多家投融資機構的青睞;博士后彭博方的項目“第三代半導體晶圓檢測設備”,已與浦東軟件園孵化器成功簽約;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發布的“復雜運營環節下大型商船多源異構”項目,與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曹天宇達成初步進站合作協議;來自達觀信息科技“深度融合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級智能文本審核系統”的工程師團隊,已與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將在大語言模型領域進一步深入對接。

人才在找投資,資本也在找人。作為一名投資人,夏龍擔任評委的同時,還在物色著合適的投資項目。兩天下來,他在心里默默給3個項目打了鉤——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具有市場潛力的項目,很有可能成為細分賽道上的領跑者。“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窗口,讓我們更專注于優秀的人和成果。”

據了解,截至目前,大會共促成合作意向93項,其中19個博士后創業項目與產業園區達成落地協議,30個項目與風投機構或金融機構達成初步意向,9人與用人單位達成進站合作初步意向,35個中青年工程師創新創業參賽團隊與行業專家實現一對一合作。

副市長華源出席大會并致辭。

標簽:

精彩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