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港,這座新城,一直存在不小的爭議
這里地處偏遠,基本與市中心隔離,來回至少三到四個小時車程
但這也恰好決定了它的獨立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上海自貿區(qū)的新片區(qū),臨港的定性不同于上海,甚至不同于浦東
如果你驅車經過海港大道,會看到很多這種國家級的抬頭
意味著,從一開始,臨港的規(guī)劃就站上了頂層視野
我翻了下過往文件,很多定調都是沒見過的高規(guī)格
比如2019年,規(guī)劃到2035年區(qū)域生產總值要超過1萬億元
相當于只用16年,再造一個當年的浦東新區(qū)
還有2035年的250萬常住人口目標
完全對照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標準
對于這塊僅343平方公里的土地,想實現(xiàn)這兩個高難度數字
唯一的通道,只有產業(yè),而且必須是最高級別
比如規(guī)劃跨國公司地區(qū)總部數不少于上海總數的1/3
足見臨港發(fā)展的野心
甚至企業(yè)稅收也拿出了最大誠意,從國家規(guī)定的25%減至15%
這種瘋狂沖鋒,帶來了各個維度上最高標準的配置
包括拿出大量土地供應,確保到2025年新增住宅總量20萬套
相應的也開放了獨立的購房和落戶政策
以及絕對硬核的全境2035交通規(guī)劃
3條國鐵、和6條軌交和1條主城市區(qū)線
甚至未來商辦、教育、醫(yī)療的規(guī)劃能級都是出奇地高
聽起來,臨港的未來是不是還挺震撼人心的
但讓我們先冷靜一下
到今年,關于臨港的各種口號已經喊出差不多3年時間了
這些高規(guī)格配置,如今兌現(xiàn)了多少?
未來的臨港,到底能不能裝下這250萬人?
以及最重要的,3年過去,真的有人選擇在臨港生活嗎?
于是帶著諸多質疑,我決定背起鏡頭,去尋找臨港這座新城的煙火氣
01
很意外,會在一塊最貴的區(qū)域,看到如此大量的公共文體配套
三年后的臨港,變化最大的應該就是滴水湖了
作為主城核心區(qū),臨港最貴的一塊地方
實地轉下來,我卻有點意外
因為這里的氛圍,和一般的主城核心很不一樣
肉眼可見,目前正在集中落地的,是大量的文體配套
比如最近朋友圈很多人打卡這面高達20米的落地窗
就是今年6月才開業(yè)的朵云書院
整個5到7樓都是書院空間,每一層都設置了閱讀區(qū),直面滴水湖景
看書的年輕人居多,也有部分家長帶小孩來安靜地閱讀
樓下則是占了2層樓的滴水湖劇院
這也是我有些意外的地方
和其他商場相比,這個港城廣場簡直是另一種風格
1至2樓是劇院、5到7樓是書院、8樓是藝術畫廊
商業(yè)只占了極少的2層空間
這樣的公共配套,在核心區(qū)還有很多
比如地鐵上,我看到這個直接開在滴水湖中的五星級洲際酒店
今年也重新升級開業(yè)了
以及頂科路上,一個大型的臨港演藝中心,和臨港科技智慧圖書館
還有綠麗網羽中心、黃日網球中心,這半年也舉辦了各種熱鬧的比賽
綠麗網羽中心 圖源:臨港溫度
甚至整個環(huán)湖地帶,除了隨處可見的露天公園,還設置了幾百米長的兒童沙灘游樂帶
一路看下來,很難不好奇
環(huán)滴水湖是整個臨港規(guī)劃建設的一個大方向
而這些公共空間的共同特征,大部分都和文化、體育、休閑相關
一個新城,為什么要先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做這些?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臨港的城市定位:
獨立節(jié)點的濱海城市
因為獨立,臨港要走的路,注定和上海其他靠海區(qū)域都不太一樣
各位可能想不到,過去半年,臨港的旅游量竟然起來了
上海臨港官方披露過一個直觀的數字
僅上半年五一期間,臨港新片區(qū)的游客就超過了90萬人次
尤其主城區(qū)更超過了68萬人次
在距離上海市中心75公里之外的東南角,能出現(xiàn)如此驚人的數據
這背后,臨港做了什么?
作為一個世界級濱海城市,臨港的方式十分特別
圍繞著這些文體配套,整個上半年各種主題賽事和系列活動
幾乎沒斷過
在游戲產業(yè)上,和網易聯(lián)手引入了《永劫無間》全球電競職業(yè)聯(lián)賽
圖源:上海臨港
為了建立體育生態(tài),舉辦了城市高校棒球精英賽和悅動滴水湖十公里競速賽
圖源:上海臨港
甚至有專門面向兒童的斯巴達勇士兒童賽
圖源:上海臨港
很明顯,越靠近滴水湖核心,這里的節(jié)奏反而慢了下來
城市最貴的一塊地方,沒有用來瘋狂開發(fā)住宅、消費場
而是真正留給在這里生活的人
這是很難得的
臨港正在盡可能張開城市生活的全部維度
用一句感性的話來說,也就是為居民帶來一些幸福感
02
所以我很好奇,三年后的今天,會有人選擇在臨港生活嗎?
所有的配套最終都是為了人
在環(huán)滴水湖的核心圈層,臨港所呈現(xiàn)的生活感,似乎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印記
其中商業(yè),最能檢驗一個城市的生活氛圍
港城新天地一帶,是目前整個臨港生活圈的核心
幸運的是,下午六點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座城市當下最美好的樣子:
煙火氣
天色將暗,燈光亮起,廣場上聚集了四面八方走來的人
音響隨機切入一首本草綱目,一位阿姨開始下場和年輕人斗舞
而新開的大學城夜市,盡管已經放暑假,但燒烤攤上依然坐滿了人
就連小區(qū)周邊,不僅有底商類的生活超市
宜浩歐景生活市集
還出現(xiàn)了這種開放式的商業(yè)街區(qū):歐景小鎮(zhèn)
各種主題活動指示牌,也能看出這里的日常生活,突破想象的豐富
這些平淡的日常畫面,流露出了臨港最真實的生活氛圍
除了商業(yè),另一個驚喜的部分是學校
這里應該是上海最不缺學校的區(qū)域之一了
我在教育相對集中的101、102片區(qū)分別轉了轉,正值暑假,校園沒什么人
但幾條街道走下來,這里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和能級也是足夠震驚的
比如冰廠田幼兒園(夏櫟部)、明珠臨港小學(茉莉部)、建平臨港中學、上海中學東校等等
其中,102片區(qū)內還有4所在建學校,覆蓋了幼小中高各階段
路過的時候,看到上中東高中部已經基本建成,預計9月份開始招生
不過,當下的臨港,我也確實看到了一些新城自帶的局限
雖然遠期來看,滴水湖周邊規(guī)劃了6所醫(yī)院
但目前核心區(qū)只有一個三甲醫(yī)院,六院
更多的還是社區(qū)醫(yī)院
以及唯一的一條地鐵,下班后很多前往市區(qū)的年輕人聚在這里等待
還有一點,很多非商業(yè)地帶的街道上,基本看不到什么車輛
在臨港的司機們都跟我強調,自從來了臨港,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堵車
哪怕周五下午三點的主城干道,十字路口也并不需要排隊
而這個時候市區(qū)一般已經開始堵車了
此時此刻,我們看到真實鏡頭下的臨港,確實呈現(xiàn)了它發(fā)展中的現(xiàn)狀
但對臨港這座城市,只從外部看,似乎只是皮毛
別忘了臨港的GDP、人口目標是和產業(yè)綁定在一起的
從這個更深層的維度看,我看到這幾年臨港的變化速度,其實是驚人的
03
關于如何留住年輕人,臨港一直有它最大的優(yōu)勢
生活配套之外,這里最集中的建設就是產業(yè)
以滴水湖為中心,核心區(qū)內建成的產業(yè)園區(qū),正在不斷聚集人氣
比如近兩年投入運營的臨港數字大廈,已有大量企業(yè)入駐
入口處還留出了公共配套:大隱書局,很多人在這里看書
滴水湖旁的金融灣,更年輕一些
但整個園區(qū)也吸引了大量企業(yè)入駐不同的寫字樓
其中新辰臨港中心的安保人員告訴我
他們A區(qū)早已租滿,新建的B區(qū)也基本完成簽約
園區(qū)內各種配套如便利店,有很多上班族進出
以及作為強金融屬性的產業(yè)園區(qū),這里的銀行真的太多
而在臨港科技城,頂配的創(chuàng)晶科技中心已經形成規(guī)模
除了我們開頭提到的國家級,還有無數高精尖企業(yè)入駐
在西島金融中心附近,能看到最顯眼的主城地標雙子塔,也初具雛形
正是這些加速的產業(yè)建設,為臨港帶來了更多人才
臨港過去三年的常住人口新增了15萬人
其中通過人才引進、落戶政策,吸引了4.37萬人
在當下,這里成了少有的人口正增長的地區(qū)
當然,臨港的速度不止于此
除了產業(yè),目前整個環(huán)湖的配建更新,都在加速
各種網紅餐廳、藝術畫廊、LiveHouse、賽事俱樂部,也基本確定了品牌
預計年內就能全部實現(xiàn)對外運營
這些配套,花了三年時間,讓我們看到一個主城多元生活的雛形
但未來三年,還有更多配套逐漸落地
我統(tǒng)計了下今年新片區(qū)的新增商業(yè)情況,預計新開業(yè)面積將達到約20萬平
其中一直備受關注的愛琴海、龍光藍鯨世界、紅星·星藝佳等,明年初也將陸續(xù)開業(yè)
還有7月被列入今年重大功能性事項的臨港帆船帆板基地
包括5月初,特斯拉第二工廠也確定落地臨港
此前很多關于臨港的質疑,無非是配套落地的等待時間過長,生活諸多不便
但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大型建設項目,基本能在2025年前開始投入運營
未來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這里工作、生活
臨港的變化很快,它的快速蓬勃,告訴在這里生活的每個人
只要保持想象,似乎就能實現(xiàn)
但拋開那些遠大的規(guī)劃和口號,臨港的變化又是具體的
從一座空城到百萬人口城市,也確實還需要一些時間
04
當我走在臨港的街道上,偶然拍到了這樣一句標語:
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
這句話,也許就是臨港當下和未來最好的描述
一邊是轟轟烈烈的工地塔吊,一天一個變化
一邊是各種書店、咖啡店、劇院和露天公園,充滿了難能可貴的松弛感
這座城市對快和慢的把控,是恰到好處的
也意味著,這座年輕的世界一流濱海城市
正在它自己的節(jié)奏上一路向前
以上正文,來自余奔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