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原文_佛祖拈花一笑
發布時間:2023-08-02 02:20:48 文章來源:互聯網
1、相傳佛祖在靈鷲山為眾弟子說法,有大梵天王獻金色波羅花表示敬意。2

1、相傳佛祖在靈鷲山為眾弟子說法,有大梵天王獻金色波羅花表示敬意。

2、佛祖拈花示眾,眾弟子不知何意,只有迦南尊者當下破顏微笑。


(相關資料圖)

3、于是佛祖高興地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于摩訶迦葉 拈花一笑者,至凈至純。

4、在迦葉的眼中,佛祖的拈花動作如畫般美麗,迦葉的眼里純凈沒有攙雜任何邪念,眾人皆不知佛祖拈花為何,只有迦葉以純心對待,單純的只看到拈花的美,所以只為美而微笑。

5、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

6、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7、”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墻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8、”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

9、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10、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11、”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

12、托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3、”一眾皆驚。

14、五祖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15、” 次日祖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16、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17、至“應無所住而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18、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19、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20、注:佛門有“拈花一笑”之說。

21、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22、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23、”——《五燈會元》卷一。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標簽:

精彩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