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再次驚艷世界, 川北大木偶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玩“變臉”
發布時間:2023-08-09 00:57:38 文章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蘇定偉實習生李黎陳娟娟楊方雷8月8日,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


【資料圖】

封面新聞 記者蘇定偉 實習生 李黎 陳娟娟 楊方雷

8月8日,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川劇“變臉”讓人驚艷。這不是普通真人的“變臉”,而是兩個木偶人的表演。川北大木偶,驚艷不止于此。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兩名“熊貓隊長”與智能機器人共舞,在互聯網隧道中穿梭,向全世界發出來自中國的邀請。

川北大木偶是世界唯一的大木偶藝術,是南充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譽為“世界罕見的木偶藝術,中國民間藝術的冠冕”。世上木偶戲多,大木偶卻是川北地區特有,發軔于300年前“湖廣填四川”,大浪淘沙,隨著時代的變遷,最終只有“李家班”保留下來,成了今天的南充市文化藝術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木偶劇院。“似人卻是偶,也有喜和愁。”木偶跳舞,婀娜多姿;木偶寫字,神乎其神 ;木偶變臉吐火,精妙絕倫。人能做到的動作,川北大木偶幾乎都能完成,而且更逼真,更形象。

川北大木偶,比普通成年人高一個個頭兒,體重20余斤。演員們雙手托舉表演,演得酷似真人,能取物握物,穿衣解衣,戴帽脫帽,穿靴脫靴,吹火點蠟,拂袖撣塵,變臉下腰,神乎其技。大木偶能像真人一樣靈動,背后是難以想像的艱辛。演員用手上的釬子控制木偶身體各個部位,釬子功至少要練3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個動作上千遍地練習。演員要熟悉木偶劇本,真人先演出,表演嫻熟了,再過渡到大木偶。直到人、偶、劇合一,才能上臺演出。唱念做打樣樣精通,會川劇,聲腔要好,還要有一雙靈動的手,控制木偶各個機關。

從平昌冬奧會到成都大運會,川北大木偶再次驚艷世界。

標簽:

精彩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