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世界快播報】南北經濟差距逆轉可能嗎?
發布時間:2023-07-05 09:56:50 文章來源:小楊談財觀
山西繼政商關系全國“倒數第一”后,又摘得桂冠。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

山西繼政商關系全國“倒數第一”后,又摘得桂冠。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全國各省平均月工資收入中,以3299元穩居全國“倒數第一”。都說山西有煤炭,“煤老板”遍地都是,煤炭確實在前些年,為山西創下了不少收入。但仔細想想,跟老百姓有關嗎?除了滿地瘡痍,留下的就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年輕人也在大量的流失。

除了山西,不少北方城市的人口都在流失。2021年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6個省市自治區人口在減少,這其中北方占了12個。2022年,目前有21個省市自治區公布了人口數據,有7個人口在減少,其中北方占了6個。


(相關資料圖)

由此可見,北方人口被南方虹吸效應已經形成,而且不斷演化。而北方人口會被南方虹吸的直接原因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在南方,南方重心城市普遍比北方發達。根本因素則是南方的產業強于北方,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能夠提供更好的收入。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一直在討論東西差距,但東西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由氣候和人口因素造成的,是發展的必然,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而且西部人口向東部遷徙從生態角度看是大好事。中國真正的不平衡其實是南北差距,南北方在人口上相差無幾,而經濟和城市的發展水平卻日益擴大。

南北之間的經濟差距有多大?2022年全國GDP城市前10強,北方只剩下北京一個獨苗,天津在2020年已經出局。再來看萬億GDP城市,24個萬億城市,南方占據18席,北方僅有6座。再將范圍拉大到30強,南方占20席,北方有10席。

按全國前10強省市,北方也只剩下山東和河南兩個。算下來,2022年北方省份GDP總量占全國的35.3%,南北GDP差距超過了35萬億,相當于8.5個北京。 南北經濟差距會迎來拐點嗎?北方城市還有崛起的可能嗎?年輕人該選擇哪里定居?

我們都知道,中原地區是中國的祖先發源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一帶。沿著這個區域,我們的祖先開始了繁衍,發展經濟。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上千年的時間,經濟都圍繞著中原和周邊一些區域發展。從秦漢到唐宋,歷朝的都城基本都在陜西和河南。南方則被稱為“南蠻”,也就是南方蠻荒之地,在那個時代,南方雖然也有人居住,但和北方的繁華盛世相比,不值一提。

不過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經濟中心就開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宋的國土都在南方,但比現在的南方區域要小得多。然而,南宋的經濟非常發達,反而超過了面積更大的北宋時期,由此可見,當時南方經濟已經發展起來了。到明清時期就更不用說了,江南是朝廷的主要稅收來源地,南方經濟是要強于北方的。

說到底還是南北方產業結構差異所致,北方地區擁有各類資源能源,因此也成為我國早期工業先發之地,而主要產業正是集中于能源工業及相關重工業。相比它們,南方沿海的早期工業反而是相對薄弱得多。

而進入新時期后,北方諸多產業和管理模式難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再加上部分城市的能源枯竭,使得北方整體產業競爭力遠不及南方地區了,這便是南北城市經濟差距形成反差并拉開差距的主因。當然,無論什么事情,最終的問題還是人,人是決定一切結果的主因。北方“官本位”思想比南方嚴重很多,在北方辦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關系,很多都是想辦法為難人,而不是解決問題。

南方卻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沿海地區,地方政府都是想辦法服務企業,怎么才能幫助它們。而在北方,普通老百姓還是信奉體制,特別是東北、山東等地方。主要原因是建國后,經濟重心在北方,又是計劃經濟,北方的父母都享受到了體制的紅利,進而影響到了下一代。

最后,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口流出,東北最為嚴重。隨著資源的枯竭,不少重工業企業的倒下,城市沒有了發展機會,人口自然會流出。當然近些年北方不少城市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紛紛主動轉型,如山東省的新舊動能轉換就是其一,大連、唐山等地也有重新煥發生機的跡象。

就2022年南北城市的GDP增速來看,北方城市的整體增速并不遜色的,除了榆林、鄂爾多斯兩市較為特殊地高增外,大連、煙臺、唐山、石家莊、太原等多個城市的增長率在8%以上,高增長城市數量要多于南方的,說明它們正在重新崛起之中。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標簽:

精彩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