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少人認(rèn)為,“無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訛變而成。
2、度,度量。
3、仁赫《俗語典故精選》認(rèn)為“無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來恰成“度量”一詞,與另一俗語所說的“宰相肚里可撐船”的意義是一樣的。
(資料圖)
4、由于長期流傳,此語被誤解,將“度”訛為“毒”。
5、也可能是借用“無度不丈夫”的現(xiàn)成俗語而變義成為“無毒不丈夫”,形成與原來意義相反而語音形式相同的俗語。
6、 其實,“無毒不丈夫”是俗語“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簡略形式。
7、毒,狠毒;丈夫,即大丈夫。
8、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9、”“無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或單用,如劉致《上高監(jiān)司·堯民歌》:“法則有準(zhǔn)使民服,期于無刑佐皇圖,說與當(dāng)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
10、”或與“恨小非君子”連用,如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王樞密上云:‘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11、”,恨,通狠。
12、上下兩句寬對,“恨”對“毒”為同義相對,即“恨毒”(狠毒)。
13、整個俗語的意思是,作為君子或大丈夫,該狠的就要狠,該毒時就要毒。
14、儒家認(rèn)為,謙謙君子應(yīng)該“溫良恭儉讓”,應(yīng)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產(chǎn)生這樣的反叛儒家道德準(zhǔn)則的俗語是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思想文化基礎(chǔ)的,而元代平民社會中便具有這種基礎(chǔ),因此“無毒不丈夫”這個俗語能夠得以生存并被廣泛使用。
16、后來人們用正統(tǒng)的儒家道德觀念去改造這個俗語,結(jié)果是“毒”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被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恨”被換作“量”,“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yōu)椤傲啃》蔷樱瑹o度不丈夫”。
17、但是由于“無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強,影響太深,實際用例中“度”始終沒有將“毒”替換下來,結(jié)果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應(yīng)該有肚量,有志氣有作為的人該狠毒時就要狠毒。
相信通過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意思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