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圖片 >
天天快看點丨文博日歷|這里有一個來自800年前的海底盲盒,請注意查收
發布時間:2023-07-02 07:03:33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它來自深海,沉睡800年一出水便轟動世界它是宋代海上絲

央視新聞客戶端

它來自深海,沉睡800年

一出水便轟動世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它是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者

也是中國水下考古的見證者

它就是“南海Ⅰ號”

△“南海Ⅰ號”仿制船

01

發現!

意外打開的海底“時光寶盒”

1987年的一天

在廣東省南海川山群島的海域上

廣州救撈局和英國海上探險與救撈公司

正在合作尋找一艘

名叫“萊茵堡號”的荷蘭商船

就在他們覺得會無功而返時

調查船的抓斗

竟從海底打撈出了大量文物

包括陶瓷器、銅器、金器、鐵器等

共計247件

△1987年打撈出水的金鏈條

但是這些器物

明顯不是“萊茵堡號”的貨物

其中的陶瓷則帶有明顯的南宋特征

經過仔細勘察

此刻位于調查船之下的

竟是一艘中國的南宋沉船

專家將其命名為“南海Ⅰ號”

02

整體打撈!

中國方案開創世界先河

一抓斗就有247件文物

藏在“南海Ⅰ號”中的寶物數量可想而知

在多次水下考古調查中

潛水員發現該船雖然有些損壞

但整體框架在淤泥保護下并未腐朽

除了船內的文物外

整艘船本身也是一件重要文物

如果采用常用的“分段切割分段打撈”

勢必會破壞沉船的完整性

為了將整艘船“毫發無損”地撈上岸

專家們提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方案

那就是——整體打撈

看上去十分簡單的方案

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一組破紀錄的數字看打撈難度:

整個工程歷時264天

從開始起吊到成功出水用時近90分鐘

潛水員下水3016次

潛水時間累計198000分鐘

△“南海I號”出水畫面

2007年12月22日

隨著亞洲第一吊船

“華天龍”號巨臂的上揚

這艘800年前的古沉船終于重見天日

這是“整體打撈”技術

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成功運用

充分證明了中國深海考古技術

已經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南海Ⅰ號”在海水中

浸泡800多年而不朽

那么到了岸上,該如何保存呢?

“南海Ⅰ號”出水后

立刻被運往不遠處的海陵島上的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在博物館的正中間

有一座為它量身定制的“水晶宮”

“宮內”模擬了海底的原生環境

并再次進行了優化改造

以達到對船體最大的保護效果

在這里

“南海Ⅰ號”將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接受更加細致的考古發掘

03

開箱!

海底盲盒開出“海絲”上的南宋

“南海Ⅰ號”像一個巨型“盲盒”

里面瓷器、金器、銀器、銅器、鐵器

標本、種子、絲綢應有盡有

△2015年“南海Ⅰ號”全面試掘俯視圖

其中,精美的外銷瓷器最多

占目前出水文物約90%

這些瓷器大多來自東南沿海窯口

包括來自德化窯的青白釉印花四系罐

和龍泉窯的青釉菊瓣紋盤……

除了瓷器

還有頗具異域風格的金手鐲

△宋金虬龍紋環

紋飾精美的海螺杯

原材料是我國南海的夜光蠑螺~

△宋海螺雕杯

“南海Ⅰ號”目前出水文物超18萬件(套)

是中國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

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

文物儲存最多的遠洋貨船

它濃縮了南宋生活、對外貿易的方方面面

是“海上絲綢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貴物證

被譽為“海上敦煌”

從1987年的發現

到2007年打撈上岸

再到如今基本完成發掘

“南海I號”的考古工作歷時30余年

船體的清理與修復還在繼續

在繁重的考古工作背后

是新中國水下考古事業

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完整歷程

是一代代中國考古人

“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夜以繼日的付出

向中國考古工作者致敬!

標簽:

精彩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