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知道,得了高血壓一般采用內科治療,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但是當藥物無法很好地控制血壓,就要考慮是否存在其他的疾病。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普外血管外科病區最近收治了數例高血壓病人,經過檢查發現是由于腎動脈狹窄導致血壓突然升高,通過微創手術治療,患者最終有效控制了血壓并順利出院。
“我高血壓是腎臟問題?為什么不住腎臟科還要做手術?”
【資料圖】
老李患有高血壓十幾年了,血壓控制一直還算穩定,但最近兩周不知怎么回事,高血壓突然加重,持續超過180/100mmHg,怎么吃藥也控制不下來,嚇得他趕緊到心臟科住院治療。經過幾天檢查,主治醫生告知他,他的高血壓是因為腎臟問題,需轉到血管外科治療。
老李和家人雖然聽從醫生的意見辦理了手續,準備去外科病房繼續進行治療,但他依然對此表示非常不解,心里犯起了嘀咕,“我是高血壓,怎么醫生說我腎臟有問題,如果腎臟有問題,不是該去腎臟科嗎,我們辦公室的老張因為腎臟不好住院,我還去看過他呢,怎么我腎臟有問題,要去血管外科呢?”
在轉入江蘇省人民醫院普外血管外科病區后,主治醫生過來問診,老李趕緊把自己的疑問一股腦兒的告訴醫生,醫生跟老李做了詳細的解釋。大多數從心臟科轉到血管外科來治療高血壓的病人,是因為這一類病人的高血壓病因不在心臟,而在腎臟。
醫生解釋說,老李因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了狹窄,腎動脈狹窄后,供應腎臟的血流明顯不足了。“腎動脈狹窄是導致繼發性高血壓常見的病因之一,在高血壓人群中大約為1%~3%。通俗來說,供應腎臟的動脈血管發生了堵塞,血流不通暢,導致腎臟發生一系列變化,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同時還可能伴有腎功能下降,意味著身體里產生的一些毒素無法正常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醫生介紹說,在早期腎動脈堵塞不太嚴重的時候,吃降壓藥控制高血壓是有效果的,但是老李的檢查結果顯示堵塞已超過70%,吃降壓藥就無法有效控制了,此時就需要通過手術介入治療解決腎動脈狹窄的問題。
腎動脈狹窄的常見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占主導地位,此種類型和冠心病的發生類似,好比下水管道被油污附著在內壁,日積月累,管道逐漸從不通暢到完全堵塞;二是大動脈炎;三是肌纖維發育不良。
哪些高血壓患者是腎動脈狹窄所致?
如果您是高血壓患者,出現以下一些情況,建議到醫院行進一步檢查,確診是否為腎動脈狹窄:35歲以下或50歲以上的人發生高血壓,舒張壓超過100mmhg;原來穩定的高血壓突然的增高,藥物控制不佳;難治性高血壓,三個抗高血壓藥物同時使用不能有效控制;不明原因的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血化驗檢查,血肌酐上升,血鉀總是輕度偏低等。
據江蘇省人民醫院普外血管外科章希煒主任醫師介紹,只要及時解除腎動脈狹窄或阻塞,恢復和維持腎動脈開放通暢,這一類病人的高血壓可被治愈,同時可防治腎功能的減退或使已受損的腎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復。
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微創治療“腎動脈狹窄球囊擴張并腎動脈支架植入”,即通過在大腿根部的股動脈穿刺,將帶有球囊的導管插入狹窄的腎動脈,擴張狹窄腎動脈至正常腎動脈口徑,擴張后放入血管支架,恢復血供,該手術已廣泛用于臨床。
腎病、內分泌性疾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這些疾病都有可能誘發高血壓
專家告訴記者,高血壓從發病原因來看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其 中大家常見的大多為原發性高血壓,約占高血壓發病率的95%,另外5%通常為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心血管疾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危險性更高,但是由于認識不足,病因常常被忽略,導致延誤診斷。不同于原發性高血壓很難找到明確原因,繼發高血壓相對來說病因比較確切,像腎性疾病、內分泌性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都可能會引發血壓升高,有針對性地治療誘發高血壓的疾病后,血壓可恢復正常。
通訊員 姜海英 吳暢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李海慧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