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注水天價票買單 揭秘王菲上海演唱會票房崩盤內幕
發布時間:2016-12-29 20:25:51 文章來源:金陵晚報

□金陵晚報記者 陳曦

王菲“幻樂一場”上海演唱會即將于12月30日開唱,和演唱會名字一樣,這場演出的售票經過也可用“幻樂一場”來形容,像極了美麗泡沫的破碎:先是主辦方稱,門票在開售30秒內售罄;之后,有黃牛把7800元的最貴門票炒至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一張; 這幾天事情突然反轉,據稱之前“售罄”的只有800張門票,而大量的門票目前還囤積在主辦方手中,不僅沒賣出“天價”,有網站已在打折銷售。

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金陵晚報記者采訪了圈內人士,揭秘這次聲勢浩大的王菲演唱會為何走到票房崩盤的地步。

“擠壓二級市場”埋禍根:

票面正價就遠超粉絲預期

王菲“幻樂一場”上海演唱會門票的票面正價只有3種檔次:1800元、5800元和7800元,這在中國歷史上所有舉辦過的演唱會中當屬“天價”了,畢竟沒有哪個演出商敢把最便宜的看臺票都定在1800元的價位。也許有人說物以稀為貴,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主辦方的定價還是“玩大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演出商分析:“這么‘珍貴’的演出,常規定價的話,黃牛肯定會加價賣票。主辦方就想和王菲的粉絲玩博弈,把粉絲最高能承受的價格直接定成票價,試圖把黃牛加價的這部分變現,業內叫‘擠壓二級市場’。事實上,王菲的粉絲主體就年齡層次來說相對比較理性,不是那種所謂‘腦殘粉’,這樣的定價已經遠超粉絲的預期。”

至于主辦方以“請王菲的成本過高”作為提升票價的理由,該圈內人士駁斥:“不可能。演唱會成本主要是舞美制作,王菲本人不會開天價出場費的,因為沒必要。歌手開演唱會主要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江湖地位’,而不是主要為撈錢。要撈錢的話,隨便接幾個代言比這個輕松、比這個錢多。據我們估算這場演出成本也就在小幾千萬,絕不可能是主辦方宣稱的過億。”

“饑餓營銷”致事態失控

主辦方其實是最大的黃牛?

票面定價已經很高了,演出主辦方仍然“貪心不足”,用“饑餓營銷”的手段試圖掏走粉絲更多的錢。于是一場“售罄”的鬧劇上演了。事實上,官方售票網站“30秒售罄”的只是全部1萬多張門票中的區區800張,大部分門票仍被主辦方囤在手中。

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從門票上賺回更多,主辦方和票務在做一些熱門演出時經常會采取一種手段——先鎖一部分位置還不錯的票,然后到處渲染“一票難求”的緊張氣氛,再通過其他途徑把囤的這部分票高價賣出。

所以我們看到前段時間網上到處都是“王菲門票被炒至百萬一張”的消息,這極有可能就是主辦方的炒作手段。

“可以看作主辦方自己來充當演出的‘黃牛’,這也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吧。但王菲這場演出,主辦方做得太過了,他們對市場過于樂觀,于是成為最大的黃牛。囤積票的數量過多,在‘一票難求’ 的謊言破滅后,更難有粉絲愿意為原本就注水虛高的演出票買單。于是大部分票就被主辦方捂死在懷里,也就造成了現在票房崩盤的局面。”

有一說一

別過度消費 “粉絲經濟”

南京歷史上所有演唱會的門票,就沒有超出過“3字頭”的,印象中最貴的門票好像有兩場,一次是2011年王菲南京演唱會,最高票價是2500元。另外一次是周杰倫演唱會,最高票價也是2500元左右。筆者認為,就目前老百姓所能承受的價位來看,最高不超過“3字頭”的演出門票定價是比較合理的。

演出商掙錢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去努力提升演出質量,打響品牌,從而更好地招商。就是別一門心思想著消費“粉絲經濟”,想方設法從粉絲口袋中掏走原本不該他們支付的那筆錢。利用市場上的那點小手段來壓榨善良粉絲,這說得好聽點叫“不厚道”,說得不好聽就叫奸商。而對于明星來說,也不能對于演出商過度消費“粉絲經濟”的行為放任不管。粉絲是明星的衣食父母,你腕再大,忍心讓自己的父母多花冤枉錢嗎?如果忍心,遲早會讓衣食父母們寒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