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是1995年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成立在濮陽市教育局注冊的一所兼有專業訓練和文化學習的學校。建校20年來,秉承“以球促教,以教興球,球教相融,立志成才”的辦學宗旨,在校長鄭方德的帶領下,依靠艱苦奮斗、鍥而不舍、進取創新的精神,探索出了教育與球技相結合的新型辦學模式,培養出了多名世界冠軍,并造就了一批社會其它行業的優秀人才,取得了運動成績與人才培養的雙豐收。
我校被國家體育總局乒羽管理中心授予“全國乒乓球后備人才基地”,被中國乒協授予“中國乒乓球協會濮陽訓練基地”,被河南省教委授予“河南名校”。
艱難起步 自成一體
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的前身是范縣乒乓球學校。70年代初,學校創始人鄭方德由范縣一中的一名語文教師轉行到范縣體委任乒乓球教練。他靠養蜂、養兔等籌集資金,組建了范縣乒乓球學校。并把培養學生有志向、有體魄、有能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作為目標。從運動員成長的軌跡看,能夠走到競技“金字塔”頂尖的是少數人。由于競技體育的特殊性,就是走到了競技體育的“金字塔”頂尖的乒乓選手,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面臨著重新選擇職業的問題。只有具備了多項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實現完美人生。通過多年的教學、訓練、實踐最終確立了一條以球促教、以教興球、球教相融、立志成才的道路。通過乒乓球的訓練,培育青少年拼搏、進取、競爭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融入到文化知識和日常生活中;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增強理解和判斷能力,并將這種能力切入到乒乓球運動中,從而打造全面發展的運動員,成就其精彩人生。
基于這種思考,我校潛心探索以球促教、以教興球、球教相融、立志成才的訓練模式。選人上,注重將品學兼優、潛質良好的學生作為培養對象。要求運動員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在班級前10名。在完成訓練和學習任務的同時還把學習英語、習練書法、背誦唐詩作為常規要求,在當時“不學ABC、照樣干革命”的時代,范縣乒校從未放松過對乒乓球隊文化課的要求,這種模式一直堅持到現在,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乒乓訓練文化和氣質。
感悟凝聚精神,精神形成文化,文化滋養人才。我校不僅出了世界冠軍,同時還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其他行業的優秀人才。
劉偉,世界冠軍,北大博士;
高紹林,原八一隊王皓的教練,曾任軍事科學研究院專職英文翻譯;
張衛東,全球最大的制藥公司美國輝瑞制藥高級研究員;
徐林靜,美國愛荷華大學終身教授,曾獲全美大學生女子單打冠軍;
相和、葛慎林,中國書協會員,卓有成就的書法家;
王紅星、儲旭光兩人少年時曾取得過安陽地區男子少年冠軍,王紅星現任安陽日報總編
儲旭光現任安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現在給大家匯報一下我校走過的風雨歷程:
1972年范縣一中乒乓球班成立
1987年范縣乒乓球學校成立
1993年范縣乒乓球學校遷至濮陽市。
1994年成立了“河南省青年乒乓球隊”。
1995年創建了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
2007年成立“濮陽市青年乒乓球隊”專業隊。
2010年和河南省理工大學合作,聯辦高水平運動隊。
2015年和濮陽大學體育系聯合招生。
目前,學校已形成學生從入口到出口的一條龍輸送銜接體制即小學—中學—大學(聯辦)—俱樂部—專業隊。學校先后接收了來自全國24個省的1000余名學生,300余人考入大學。從這里走出的隊員遍布全國數十個專業隊。另外,吸引了朝鮮、美國、加拿大、敘利亞、日本、韓國的運動員到校集訓。
續寫華章 春色滿園
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創建之初就把解決專業訓練和文化課學習作為宗旨,所以探索教體結合的路子一刻都沒有停止。近年來,隨著乒乓球和教育的不斷創新發展,結合幾十年的辦學實踐經驗,我們更進一步深入思考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問題,探索擴大規模不走樣、廣泛普及不衰減的科學管理模式,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專業訓練的特色校、素質教育的示范校、教育科研的基地校。
隨著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的發展壯大,必須建立一整套訓練、教育和管理的體制機制。在發展模式上,以《中國乒乓球運動第三次創業計劃綱要》為指導,結合自身實際,確定了以學校為基礎、以產業為支柱、以高水平運動隊為龍頭的新思路,注重教產結合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深化教體結合保持辦校特色,突出高端引領提升專業水平,探索一條持續發展、特色發展、良性互動的新路子。學校的發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趙瑞東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依托乒乓學校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提出了明確要求,有關部門出臺了扶持政策,制定了發展規劃,確定了打造乒乓名城的目標,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打開了新空間。
在專業訓練中,以高級別比賽和高水平運動隊為龍頭,帶動球技的全面提升。我校先后培養了世界冠軍劉偉、金正、范蕾、呂曉磊,全軍冠軍高紹林等,先后向國家隊輸送了13名運動員。我校乒乓球隊曾經打入過超級聯賽。目前擁有甲A、甲B、甲C、乙A、乙B各個級別的俱樂部隊伍,廣泛參與各類賽事,以賽促練,使學校的專業化水平始終保持在乒乓發展的前沿,為日常訓練樹立了標桿、注入了動力。近年來,在省全運會中,校隊連續三屆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列第一,在國內少年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培養出了以亞洲冠軍和全國錦標賽冠軍周雨為代表的年輕選手。
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以基礎知識+專長教育為抓手,每天上午學習基礎文化知識,下午根據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選修書法、英語、美術等專長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校曾獲得濮陽市中小學學科聯賽第一名,在高考中向北大、人大、浙大等名校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一些運動選手退役后分別轉入書法界、翻譯界、商界、政界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學校得到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注重以賽事經濟為帶動,壯大學校實力,支撐未來發展。先后舉辦了中國 濮陽首屆乒乒球大獎賽、世界冠軍挑戰賽及其他社會賽事,取得了應有回報,有力支撐了學校建設。目前,我校擁有5000多平米的訓練比賽場館和5000多平米的生活附屬設施,聘用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練員,為學員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訓練、生活條件。同時,還利用比賽場館等專業資源,采取公司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乒乓球的生命力在于廣泛參與。2014年開始,我校將一整套成熟的教體結合的模式進行復制推廣。首先,抓好典型示范。濮陽乒乓球事業發展從范縣起步,范縣是根,是試驗田。我校拿出了一套教體結合、典型示范的思路和辦法,得到了范縣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認可和大力支持,出臺了《振興范縣乒乓球的實施意見》,實施了乒乓進校園工程,要求范縣所有建制中小學組建乒乓球隊。我校在師資培訓、球隊組建、賽事組織等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范縣的成功示范,展示了我校的實力,打造了范縣體育運動的亮點。其次,抓好普及推廣。范縣的典型成功得到了市教育局、市體育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做好乒乓球特色學校遴選工作的通知》,揭開了全市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乒乓球進校園工作的大幕。我校實現了“乒乓球訓練”向“乒乓教育”的轉軌。市教育局制定了乒乓球聯賽機制,對于聯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中招體育分值由50分提高至70分。目前,已有24所學校被確定為我校的“后備人才訓練基地”,3500多人注冊登記,成為后備人才苗子,我校的影響力、帶動力得到了充分發揮。乒乓球進校園工程引發了連鎖效應,帶動了乒乓球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等活動,促進了群眾性乒乓球運動的蓬勃發展。
回顧中國乒協(濮陽)乒乓球實驗學校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我們闖出了一條創業為基、創新為魂、育人為本的特色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按照國務院和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按照濮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辦好國家訓練基地、打造乒乓名城”的目標,虛心學習先進,跟進發展前沿,發揮特色優勢,奮力拼搏、銳意進取,為我國乒乓球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